商覆灭之路从何时开启?
《殷商六百年》 柯胜雨 著 天地出版社
商朝的历史在古代中国史中,衔接着神话与历史这虚实之间。自周之后,人们在一套德治的评价系统下,重新塑造出了古人对于商朝的理解。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考古以及历史研究的去伪存真,商朝的历史不断在新的研究中被改写,也让这段目前中国公认的最早的朝代史逐渐清晰起来。
从保存下来的甲骨文,到青铜器上的铭文刻字,再到考古发掘的大大小小的商朝墓葬,这些研究发现为我们还原了商朝历史的本来面目,在对商朝历史的研究方面,现代在史料、文献、文物等方面远超古代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在丰富的资料之上,历史学者柯胜雨,以考古学史料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字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以治乱兴衰为主轴,详细讲述从夏朝末年至商朝灭亡六百多年的历史,写作了《殷商六百年》一书,对商朝的热点问题,以人物、事件、影响这三个维度详细剖析:何为天命?为什么周人能够取代殷商?为什么在商朝残暴制度之下政权仍存在了六百年?
(资料图片)
前段时间,另一部写作商周时期的图书《翦商》大火,其中大胆有颠覆性的观点,让人们对这段被神怪、占卜、人殉笼罩的历史朝代产生了兴趣。商朝虽然处于中国早期,但并没有跳出治乱兴衰的规律框架,盘庚迁殷之后,商朝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环境得到了缓解,这也为之后的“武丁盛世”打下了基础。武丁接过商朝的王位后,带领着商人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考古资料中可以看到武丁时期的鼎盛状态,“据统计,安阳殷墟的人殉、人牲总数超过5000人。但是卜辞上至少有14197个人殉,其中武丁一朝有9532个,所占比例将近七成。”
商王朝是以鬼神祭祀为权力来源的王朝,武丁时期国力与王权达到鼎盛,同时也是野蛮的神权和宗教祭祀鼎盛的时代。商朝在祭祀先祖、发动战争、祈求福祉等活动中,都要杀人为牲,用人命和鲜血来换取神受,卜辞中的“告祭”和“献俘”就是这个意思。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武丁时期这些活动非常频繁,占据七成的人殉,足以说明武丁的盛世是建立在无数的白骨之上。
武丁的扩张就如同汉武帝一样,打造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但是却严重透支了国家的财力、人力,极其残酷的神权政治,大量屠戮奴隶,使得国家劳动力大大减少,这为之后商王朝的命运埋下了隐患。之后的祖庚、祖甲也无力回天,而后周人的出现更是给了商王朝重重的一击。
周人的反击自公亶父时期就开始酝酿,首先就是迁都,寻找周人的发展空间,公亶父带领族人从邠南迁到今陕西宝鸡扶风、岐山一带。公亶父迁都的原因在《史记》《后汉书》中记载,都是为了躲避犬戎的侵扰。但在《诗经·閟宫》中有这样一句话:“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这里的大王指的是公亶父,而“实始翦商”则道出了周人迁都的本意。在周人迁都之时,商朝的君王武乙仍在继续发动战争,对召方发动战争,也就是针对首都安阳西北的山西地界展开讨伐。
书中从武乙遇到的麻烦和讨伐的规模解释出武乙时代与武丁时代国力的巨大差距。在都城西北方面出现了对首都的威胁,这与武丁时期不惜出兵讨伐远处的游牧民族,形成了反差。此时的武乙,从积极外拓,已经变为了向内收缩,拱卫都城的态势。同时,武乙对于身为藩属的周人极其不放心,书中写到在史书上记载时常骚扰周人的犬戎,其实是商王的爪牙,其部族受到商王指使时常扰袭周人。从这些文字中,能看出周人与商王朝的关系,并非远迁就能摆脱商王朝的戒心,商王仍在时刻担忧周人的强大。曾有条卜辞说道:“……周方弗其有祸,周方弗亡祸……,周方亡祸。”这条卜辞中透露出商王希望天降大祸于周人,可见商王朝对周人的厌恶和担忧。
接替公亶父统领周人的是小儿子季历,在后世以德为核心的史书中,长子太伯与次子虞仲因为弟弟季历贤德,而上演了一出互相谦让的剧目。但事实并非如此,书中写到三子季历实则是迁都之后迎娶本地姜氏吕姓女子所生,是姬姜融合的代表,人们所说的周族、周人,在公亶父迁都之后指的也是姬姜两个部族通婚形成的部族。所以,继承周人领袖的只能是季历,且只有季历才有这个资格。
在季历统治时期,周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来自季历与殷商的姻亲关系。季历的妻子来自商王贵族,《周易·泰卦》中的六五爻辞:“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说的就是武乙将贵族之女嫁给了季历。因为这层关系,武乙对季历非常信任,季历亲赴安阳朝觐武乙,更是让武乙放松了对周人的戒心。周人得以借着商王武乙的旗号,征伐西边各部族,借此壮大自己的实力,也由此周人从姻亲联合到讨伐征服,整个部族开始走向了“翦商”之路。
商朝毕竟还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求证发掘,所以书中并非那种一口咬定给出标准答案,很多模糊的地带则是给出作者根据现有资料的合理推测,等于给出了开放式的结果。武乙的暴毙,作者就给出了两个结果:
其一,延续着周人这条线,根据《史记》上的记载“武乙猎于河渭之间”。和一条卜辞:“丁酉卜,亚鬯以众涉渭。”卜辞中讲述的是殷商的高级军官率军西征周国,渡过渭河。结合这两条内容可以得出商周之间爆发冲突,武乙西征时遭遇了不测而死在途中。
其二,商朝是弥漫着神权的时代,神权可以凌驾于一切之上,有些人作为神权代理人可以与天地、鬼神直接对话,这些人拥有对占卜的解释权,对于信奉神权的商王朝,这些人的权力甚至在商王之上。武丁统治时期是这些代理人最为猖狂的时期,在这之后的商王,不甘心作为傀儡,试图摆脱神权势力的束缚,武乙是其中反抗最为激烈的。记载中的雷击而亡,通常被解读为他对天神的反抗招致的报复,而这里作者说也有可能是这些神权代理人对他的报复。总之,作者通过对史料的综合分析,给出了更符合现实,更符合常识的推测。
或许商王朝的魅力正是在于它有别于之后有详细文字记载的历史,历史的空白仍需要填补,也给了人们解读这段历史的更多可能性。人们在对史料的整理,对考古发掘的逻辑拼接之间,找寻在中国历史中失落的商王朝。
(原标题:商覆灭之路从何时开启)
流程编辑:u027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