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花谜灯:满天星斗落人间
应存业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似乎是个很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海东市乐都区峰堆乡李家村的村民来说又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日子,因为这天他们要在村里举办一个名为“花谜灯会”民俗活动。
(相关资料图)
李家村是一个沟岔村,绝大多数群众居住在河沟的西面,方圆面积有6.4平方千米,全村99户人家,321口人,是一个汉族村庄。
李家村举办花谜灯会的习俗已有很久的历史了,村民李积福说,花谜灯会由面灯、铜灯和山坡上的油包子灯和村内各种彩灯组成,到了正月二十五这天,全村人都参与到这项民俗活动之中。
铿锵的鼓乐为花谜灯会营造了喜庆氛围。应存业 摄
李家村花谜灯会已被列入青海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老人们说,每年正月十五过后,全村男女老少就张罗着花谜灯会的工作,家家户户又好像过年一样,炸麻花、蒸馍馍、买蔬菜、购买烟酒糖果,邀请亲朋好友前来观看花谜灯会。
正月二十五一大早,村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年岁大的老人制作油包子灯,制作油包子灯的主要原料是草木灰、锯木渣和菜籽油,因为这三种材料混合在一起燃烧的时间长。
制作时先将锯木渣放在铁锅内用小火慢慢炒黄,取出凉冷后,用菜籽油将锯木渣、草灰搅拌均匀,装入长42公分,宽32公分的黄表内,包成8公分大的油纸团,一团为一灯,这样就制好了一个油包子灯。
面灯由村民各家各户制作,每一口人一盏灯,另加牲畜的一盏灯。每盏面灯的边缘捏有精致的褶,在9厘米的香头上缠一层棉花插入面灯中心,作为灯芯,整齐地放在盘子里,捏灯也是对妇女们面点制作技艺的一次比试,一般由长辈主持,儿媳姑娘帮忙,到时各家各户把最好的白面、菜籽油、香和棉花拿出来,做出千姿百态的灯来。
为了迎接花谜灯会的到来,李家村每家每户都要捏制面灯。应存业 摄
在村民张存柱家里,张存柱和她的嫂子面带笑容,正在精心制作着面灯,面灯上的各种花纹样式新颖,栩栩如生。张存柱说,面灯里有她们美好的心愿和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李家村除了每家每户制作面灯外,还要制作一架特制的巨型面灯,这架灯十分壮观,高70公分,为两级塔型灯,用面粉100公斤,灯内盛菜籽油5公斤。点这个特大面灯时,村里推选1名优秀青年人或传承人来点燃,表示村民的团结向上和对传统技艺的发展传承。
傍晚,传承人用背篼把油包子灯运到山坡特定的位置摆放。然后在老人们的指点下把代表“满天星”的九九八十一盏灯按九行九列排放,相邻的两盏灯之间的距离是9米,每盏灯台内放六个油包子,满天星东面相距五十米,依次为“北斗七星”“三星”“全貌星”。山坡下、河道旁各点一盏灯,代表牛郎织女星。
众多灯盏,就像天上的星星撒落了人间。应存业 摄
晚上八点,各家各户将捏制好的面灯放在已备好的木架上,待活动开始后,由户长负责往灯里添加菜籽油。九点时,灯会负责人先点亮总灯,然后放两响炮发出信号,山坡上点灯的传承人用两响炮回应。
回应后,山坡上的9名点灯手郑重地举起火把开始点灯,大家都争先恐后往前冲,如果谁在同一时间内把灯点亮,表示这个点灯人当年运气最旺。
村里的灯点亮后,灯火齐明,烟雾缭绕。山坡上点亮的“满天星”“北斗七星”“三星”“牛郎织女星”“全貌星”十分壮观。从高山顶上遥望,村内一片灯海,各种灯交相辉映,将村庄的夜晚装扮成人间仙境,到凌晨一时左右,花谜灯会结束。
李家村通过举办花谜灯会这种民俗活动,期盼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以此来表达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栏目主编:辛元戎
总监:王丽一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标签: